吊顶面貌修葺一新,灯火通明犹如宫殿。12月7日,跨越汾河最早的隧桥建筑——太原汾河隧道大修后重新通车,汾河隧道位于省城南内环桥东,是上世纪70年代除迎泽桥之外最早的过河便捷通道。当日,记者沿引桥出口处向里望去,只见隧道内灯火通明,隧道上方镶嵌着一块“汾河隧道”牌匾,落款日期是1973年10月。汾河隧道管理所负责人王保国说,这次大修在隧道内中段吊了顶,看不到先前外露的拱顶,隧道还对电气设施进行了维护,多路照明间隔开启,能够保证昼夜行车安全。
据汾河隧道管理所负责人王保国介绍,由于隧道西口地势低,四周盖楼修路,一遇大雨天积水汇集,邻近单位加高门槛,积水就往隧道里灌,路面泥泞难行,司机不少抱怨。汾河隧道管理所不得不将西口路面抬高,修成马鞍形状,来阻挡积水倒灌。南内环桥不许大货车通过,一些司机就走隧道,由于隧道内照明昏暗,车速较快,不许骑车人经过,但仍有人偷偷溜进来,结果车灯一晃,骑车人撞到墙上,发生交通事故。王保国还介绍,隧道以前经常出现积水,也考虑过是否是由于汾河景区建成后隧道上方是汾河,时间久渗水导致,后来查看发现积水是从隧道口倒灌进来的,在抬高路面后没有再出现隧道积水。当初修建隧道时顶部质量很好,40年没有发生过渗水现象。
管理所员工提及隧道历史,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:“汾河隧道从1971年开工建设,省城很多单位义务投工,自带干粮,施工场面热火朝天。而且修建没有先进机械设备,修隧道东段时,让汾河改道从西岸流过;待隧道西段修好后,再让汾河改道从东岸流过。两段隧道接通后,汾河才恢复了正常河道。”汾河隧道建成后不久,就承担起省城重要的交通运输使命,为两岸群众出行提供便利。据王保国回忆,上世纪70年代刚通车时,只允许骑车人和行人通行,后来改为专门供机动车双向通行。直到1989年南内环桥建成后,隧道多年的车水马龙场面才冷清下来。
消息来源;[url=http://www.chaomei1688.com]超美互联[/url]
|